《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增刊的目录页。
问题论文的蛋白质印迹条带具有相同的布景。 图源学术打假网站
比克团队质疑,在不同的流式细胞图中,存在完全共同的细胞终究落点。 图源学术打假网站
学术期刊《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最新发布的一期增刊里,没有一篇学术论文。
129篇论文的撤稿声明组成了这期增刊的简直全部内容。这些撤稿声明的线上发布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一年6月。本年10月28日,它们被集合成册,组成了这本近40岁的学术期刊史上最为特别的一期。
“学术期刊的增刊一般是为了某个特定的研讨主题或急迫的科学议题而设,但这本增刊不同,它专为被撤稿的论文而设。”该刊主编、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病理生化学者贝尔(Christian Behl)在这本增刊的编者按中写道,“对包含《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在内的许多期刊来说,‘论文工厂’对其科学性和完整性构成巨大要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留意到,这129篇被撤回的论文宣布时刻横跨2017年到2020年,均由期刊根据第三方提出的指控进行查询后决议撤回。论文作者以医师为主,触及我国国内77家医院和6所高校,其间不乏上海、武汉等地的闻名三甲医院。作者单位会集在山东和吉林等地,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有13篇被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别离有7篇和5篇。揭露信息显现,部分作者现已被通报处理。
在承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贝尔说,虽然对“论文工厂”的运作仍知之甚少,但好像这些“工厂”需求一起注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便出产许多论文文本供出书。这些论文根据模板出产,在不同的研讨中显露出一起的特征,表现在论文文本和结构的类似性、高度通用的研讨假定和试验办法的描绘,以及被篡改或重复运用的数据图画等方面。
“‘论文工厂’给出书商带来了应战,也是对诚笃的研讨人员和安排的凌辱。”在贝尔看来,虽然均匀每1万份论文中只需4份被撤回,但学术界有必要处理“论文工厂”问题,以保护人们对科学的信赖。
“蝌蚪论文工厂”
129篇论文是由学术打假人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及其团队发现的。根据比克2020年2月在其博客中发布的音讯,这次学术打假共发现了400多篇论文涉嫌造假。
比克具有微生物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系。2016年起,她专职查询各类论文图画反常问题以及或许存在的学术不端。
此次造假论文的头绪最开端来自于论文里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图片。蛋白质印迹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试验办法。其基本原理是经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安排样品进行上色,科研人员经过剖析上色的方位和上色深度取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剖析的细胞或安排中表达状况的信息。
在学术打假网站上,一位化名为Tanganyikensis的用户首先提出了质疑,他在阅览文献时发现,在一些论文的试验数据配图中,不只同一组图片的不同版块间蛋白质印迹的布景简直如出一辙,乃至一些不同作者宣布的论文中蛋白质印迹的布景也出人意料地高度类似。
这引起了比克团队的留意。经过整理,他们发现,这些论文的蛋白质印迹条带距离非常规矩,并且条带都呈哑铃状或蝌蚪状,图中没有任何试验中常见的污渍。“这意味着,这些蛋白免疫印迹条带是从其他当地仿制粘贴过来的,或是由电脑组成的。”比克以为。
论文中的另一种试验配图流式细胞图也极为类似。不同试验的细胞值在流式细胞散点图里有着类似的呈现。在散点图的第三象限,鳞次栉比的点汇成圆球,依照团队成员的描述,“像《星球大战》电影里的‘死星’”,而第一和第二象限中有规矩地散落着寥寥一些点,好像“纪律严明的星际舰队正在爬升”。
比克团队成员克莱德(Smutclyde)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一名物理学家,这些生物医学方向的研讨对他而言很“难啃”,但他们可以根据论文中的图画确认问题论文。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图片只是‘做秀’。”克莱德说。
他介绍,独自的一张蛋白质印迹图片、流式细胞仪图,以及肿瘤、细胞的电子显微镜图画,“并不能证明作者的定论是正确的”,科研人员一般需求搜集20到50张类似的图画,对每一张图画进行量化,并将得到的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定论。
论文中的配图是试验数据的会集展现,以证明作者做了哪些作业。“假如作者假造了蛋白质印迹图、流式细胞图等图画,阐明他们并没有真的做试验,显着数据也都是臆造的。”克莱德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除此之外,这些被质疑的论文采取了相同的规划排版,柱状图的暗影都用纯灰色,作为比照的黑色条柱都坐落图的最左边,每根条柱顶部标有正负差错线标识。
就连论文标题都像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比克将其总结为两个公式:分子称号+动词+一到两个细胞进程+一种癌症,或是细胞类型+连接词+动词+一个microRNA(或通路、蛋白质)的称号。
“规划排版类似和论文标题结构类似原本不是一个问题,可是来自不同作者、不同研讨范畴、不同安排的上百篇论文,都是这样的版式和标题,这足以引起注重。”比克置疑,这些论文出产自同一个“论文工厂”。因为蛋白质印迹图画长得特别像蝌蚪,比克称之为“蝌蚪论文工厂”。
“论文工厂”是学术界近年发现的有安排假造论文的安排。贝尔在编者按中说,许多期刊已成为所谓“论文工厂”写手的方针。这些“工厂”制作数据,根据需求生成论文以供出售,为某些圈子的客户供给了“一种高效的商业模式”。
上一年7月,本报曾报导了国际数学期刊60多篇论文显现出共同的造假痕迹,包含虚拟国外作者、虚拟数学公式等问题,这些问题论文之间还频频地彼此引证、抄袭。学术打假人估测它们也来自一家“论文工厂”。
学术打假人发现,“论文工厂”会依照需求出产可以宣布在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的英文论文,然后署上购买者的姓名。有的“工厂”乃至包办了论文提交、同行评议等论文宣布流程,并伪装作者在版权赞同书上签字。别的,因为一些期刊运用ORCID(敞开研讨者与奉献者身份辨认码——记者注)对论文作者身份进行辨认,“工厂”或许还协助它的“客户”创建了虚伪的ORCID 账号。克莱德就留意到,一些作者在提交论文初稿之后创建了空白的ORCID账号,还有同一作者有多个 ORCID账号的状况呈现。
此次被质疑的400多篇论文还呈现显着的地域性集合的现象。比克团队估测,“论文工厂”的客户来历有或许依赖于半揭露的、乃至是口耳相传的方法,这或许是这些论文在地域上会集的原因之一。
论文“风口”
“作为这些医师之一,我恳请您及时放过咱们。您曝光了咱们,但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做相同的作业。只需游戏规矩不变,类似的行为注定会继续下去。这次您曝光出来,咱们很或许连饭碗都保不住了。关于我国医师这个集体,特别是咱们这群小字辈,请谅解一下。咱们真的别无挑选,托付!”2020年1月,比克团队成员tigerBB8(中文化名“扮虎”)收到这样一条微博私信。此前,他在微博上提及团队现已留意到这批问题论文,期望相关作者能做好预备活跃回应。
发信人自称是这批问题论文的作者之一。他在私信中写道:“作为许多医师中的小字辈,我当年都(对造假)不屑过。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论文,注定无法向上提升职称,职称上不去,养家都困难。我也想自己有整块时刻做点科研,可是不或许。白日门诊和手术,下班后还要管孩子。只是晚上10点今后有点时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科研需求整块的时刻。”
“论文宣布的那一刻,就现已晚了。”扮虎揭露回复表明,医师不发论文、不提升职称也不会就过不下去,就算要发论文,也不必非得作假,只需有心,底层的临床也可以写出很好的论文。
“许多科学家花费金钱阅览学术论文,有的会花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刻企图仿制效果,造假的数据和论文会糟蹋许多的时刻和经济本钱。”克莱德说,他之所以参与到学术打假中,也是不期望许多的科研经费被糟蹋在学术造假中。
与比克团队的发现共同,后来国内多家相关安排的查询通报显现,学术不端行为会集发生在microRNA等研讨范畴。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的林奇(化名)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这一范畴也是此前一些医学类营销号追捧的SCI发文“风口”。他解说,人体内的microRNA许多,在不同的疾病、不同标本、不同安排、不一起期内,“任何一类生物学现象,都可以去丈量相关转录进程傍边RNA的改变。”
“比方银屑病相关的几个基因,或许有上百个microRNA担任各个信号通路的调理进程。打个比方,患者丈量出来有100个microRNA是上调的,200个是下调的,每次做试验或许还有所区别,这样每次从中选几个RNA研讨,就可以套路化地出产论文,效果杂乱无章,也不能有用用于临床辅导。”林奇介绍。在他看来,假如要系统地做相关研讨,需求医师有基础医学的研讨布景,还要有时刻、精力和经费去做相关试验才行。“哪怕是在北上广的许多研讨型大学医院里边,都未必可以有这样的专家。一切顺利、有人带教的状况下,少说也得半年到一年的时刻才干做出来效果。”为了快速出效果,一些医师就挑选找所谓的“第三方”买数据、买论文。
“国家从方针层面鼓舞咱们去发文章,鼓舞咱们去做科研,这必定没有错,但核心问题在查询机制上的机械,对论文的查询,没有那么详尽,‘唯效果论’。”林奇说,对许多医师而言,要想提升,论文是硬要求,但缺少基础医学的研讨练习和配套的研讨设备、经费,有些人就会挑选逼上梁山。
“买文章的人也不明白这些数据和图是怎样来的,或许10篇论文只做了一个试验,只需一批试验产出,但图片PS一下就拿去用去了,一穿插剖析就能发现很多图是类似的。”林奇估测。
自救
这些涉嫌造假的论文终究成功宣布在包含《细胞生物化学杂志》《生物医学与药物医治》在内的6本SCI(科学引文索引——记者注)期刊上。
“在我看来,造假的图片阐明了期刊的修正和审稿存在问题:假如他们是专家,假如他们关怀数据的完整性,他们应该看出这些都是假造的。”克莱德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据外媒报导,一些涉事期刊及其作业人员或许与“论文工厂”活跃合作,以加快问题论文的宣布,出售给巴望提升和完结学位的研讨人员。对此,记者向贝尔求证,他没有给予正面回应。
在一些人看来,这期专为撤稿而设的增刊也是该杂志企图拯救学术名誉的一种办法。至少在扮虎印象中,这种增刊在一切学术期刊中都是第一次呈现。
“杂志旨在保证尽或许最好的出书标准,因而,咱们毫不犹豫地履行撤稿。这一点在这期增刊的撤回声明的中得到了充沛的证明。这种尽力是走出‘论文工厂’泥淖,拯救对已宣布科学数据信赖的重要一步。”贝尔在编者按中这样写道。
创刊于1982年的《细胞生物化学杂志》虽然影响因子不高,但在科研者心目中曾经是一份质量还不错的刊物,堕入“论文工厂”泥淖给杂志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020年12月31日,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了《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试行)》,《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名列其间,预警等级为高。该名单经过归纳评判期刊载文量、作者国际化程度、拒稿率、论文处理费、期刊逾越指数、自引率、撤稿信息等数据,找出那些具有危险特征、具有潜在质量问题的学术期刊。
虽然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表明,“期刊预警不是论文点评,更不是否定预警期刊宣布的每项效果”“它提示科研人员审慎挑选效果宣布渠道、提示出书安排强化期刊质量管理”,但从上一年开端,国内多所大学和医院也将该杂志列入期刊预警名单、不予经费支撑期刊名单等。
在比克曝光问题论文后不久,《细胞生物化学杂志》原主编离任。半年后,贝尔就任,提出杂志要“从头动身”。他组建了新的修正团队和编委会,拟定了新的论文宣布规模,发布了新的作者攻略,其间就包含要求作者供给一切的原始图片等。运行了新的稿件查看流程,包含在终究接纳前对文章进行严厉的图画查看。
“经过更正或撤回论文来保护已宣布研讨的完整性远不如预防好。”贝尔告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辨认“论文工厂”文章一般依托或许被篡改的图画,比方凝胶图画、蛋白质印迹图等论文内或论文间的仿制图画。自2020年年头以来,威利集团组建了11人的图画查看团队,对他们进行了相关技能训练,现在已在120多本期刊上施行图画筛查,投入运用前已对近1万篇论文进行了筛查。
爱思唯尔出书集团旗下《Heliyon》期刊的主编曾泄漏,因为数字东西的广泛运用,近年来图片处理不端方面的行为日益增多,约有10%的宣布论文中存在可疑的数据,其间约有1%为成心造假。
关于《细胞生物化学杂志》上宣布的这批问题论文,贝尔泄漏,在接到比克、克莱德等第三方人士反映该杂志上宣布的潜在问题论文后,杂志和威利集团打开了相关查询,终究155篇论文被撤回。遵循国际出书道德委员会(COPE)攻略中的程序,期刊要与每一篇相关论文的作者联络,并尽或许向大学、医院、研讨所和监管安排上报。
贝尔表明,查询包含由科学修正进行图画完整性查看和具体内容查看,联络作者弄清图画中的一切问题,并根据作者的答复作出是否撤回论文的终究决议。其间几篇论文,作者提出了申述,修正部承受了申述并从头查看了单个事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计算发现,这期增刊包含的129篇被撤论文,撤稿原因大都会集在“试验效果与试验效果之间存在一些缺点和不共同之处,编者以为本文的定论是无效的”,以及“一项具体的查询显现,试验数据的几个图画元素是在不同的研讨布景下在其他当地宣布的”。还有少量几篇论文则显现,撤稿是因为“作者声明文章中的试验数据不能再现”。
贝尔表明,杂志不会对来自我国的作者特别对待。他着重,“在任何时候,作者的安排或母国都不是考虑的要点。我感谢我国各地的研讨人员作出的许多有影响力的奉献,并鼓舞一切对学术文献的继续奉献。”
转机
本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方网站开设医学科研诚信专栏,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分所属医疗卫生安排、医学科研安排依照《医学科研诚信案子查询处理规矩(试行)》查实并揭露通报的科研诚信案子查询处理效果予以转载通报。
到发稿,国家卫健委已分8批会集转载了部分安排医学科研诚信案子查询处理效果。科技部也在官网发布了一批医学科研诚信案子的查询效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查询发现,其间不少案子相关被《细胞生物化学杂志》撤稿的论文。论文作者被发现论文署名不妥、数据或图片造假、论文找人代写代投、生意论文等学术不端问题。
通报显现,涉事医师有的高级职称被撤销,有的被撤销已取得的学会、协会等学术作业安排的委员或成员资历,有的研讨生导师资历被撤销,有的若干年内被暂停职务和职称提升、暂停接收研讨生、暂停申报科技方案项目和奖赏的资历等。科研奖赏、版面费、科研基金等被追回。部分医师遭到行政正告,一批在职研讨生被留校察看,一些牵涉不深的医师则被相关部分进行科研诫勉说话。
国家卫健委和各地医疗安排自动发布学术不端案子的一起,国家卫健委、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本年1月从头修订下发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生物医学科研诚信系统建造,标准医学科研诚信行为,强化医学科研安排科研诚信监管职责。我国科协等7部分2015年研讨拟定的《宣布学术论文“五禁绝”》也被各安排从头下发,要求各单位树立学术不端行为查询处理机制,打开自查。
这“五禁绝”包含:禁绝由“第三方”代写论文、禁绝由“第三方”代投论文、禁绝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正、禁绝供给虚伪同行评定人信息、禁绝违背论文署名标准。其间所述的“第三方”指除作者和期刊以外的任何安排和个人。
另一方面,套在医师头上的论文“紧箍”正在松绑。本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能人员职称准则改革的辅导定见》,要求破除曩昔职称评定中的“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状况、出国(出境)学习阅历、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
该定见提出,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各个环节,不得把论文篇数和SCI相关目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别的直接根据,实施效果代表作准则,手术视频、护理事例、流行病学查询陈述、应急处置状况陈述、卫生标准、技能标准、技能专利等均可作为成绩效果参与评定。
在8月举行的一次科研诚信线上研讨会上,我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主任杨卫介绍,我国21世纪以来打开了整肃学术诚信的“六大战争”。从建立学术不端告发机制、不再答应多种语言一稿多发,到进行类似度核对、打开全国规模内的大规模科研诚信教育训练,再到对大规模撤稿的查询、对研讨可重复性与学术标准性查询,我国撤稿率逐年下降。
“跟着学术不端‘零忍受举动’的打开,2010年成为我国撤稿率发生改变的转机年。”杨卫在上述会议上表明,在此之前,我国出书物撤稿率是国际均匀水平的6倍之多。现在,我国的撤稿率和国际均匀比较依然偏高,需进一步强化科研诚信系统建造。
“‘论文工厂’对科研的完整性提出了系统性的、有影响力的应战——并且这些应战并不局限于国际任何一个当地。”贝尔以为,他无法确认这家“论文工厂”是否真的坐落我国或其他国家,“咱们在其他国家也看到了相同的诈骗行为。”
“我信赖,科研工作自身依然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壮,全球发动起来开发新冠肺炎疫苗便是证明。正如咱们在大流行期间所阅历的那样,公共卫生部分作出的决议主要是根据科学现实。假如对科学的信赖遭到学术造假的应战,那将是很不幸的。”贝尔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来历:我国青年报
(来历:我国青年报)